洞察学生心灵批评感化学生 |
||
|
||
洞察学生心灵批评感化学生 吴川市城东中学 吴金华 教育部向全国印发了《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》,其中的第十六条明确规定:“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,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。” 现在独生子女多,在家被宠坏了,所以有时老师批评重了,学生甚至有极个别的家长还会找老师算账,这样的事情在报上或网络上时有见。在现行的评价体系下,学生“得罪”不起。现在许多学校实行“学生测评教师”的考核办法,以此作为评价教师业绩,甚至决定教师任职任教岗位的标准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造成了不是学生怕老师,而是老师不敢批评学生的怪现象。一些老师不敢管学生,许多老师不愿做班主任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除了社会要有反醒外,教育部门出台相关文件外,我们做班主任的更须跟上时代,努力适应时代的变迁,洞察学生的心灵,尽可能降低学生抵触情绪,使学生心服口服。 一、 洞察学生心灵,“获取”批评权利 教育部文件可以规定班主任具有批评学生的权利,但真正的批评权利是需要班主任去获取的。文件规定的批评权力是有界限的,而班主任在实际工作获取的批评权力是无界限的,是因人而异的。只有洞察学生心灵,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征,才能很好地批评教育学生。 1、 专业基础过硬 一名教师的最基本职责是教师育人,这前提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,课上得不好,学生不服,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不高,说话也就没有说服力和分量了。专业知识过硬,课上好了,学生服了,批评权力自然大了。 2、 身教胜于言教 当寒风刺骨的清晨,我们的班主任老师站在教室门口,等待学生们来上早自习的时候;当夜深人静的午夜,我们的班主任老师检查完一个个学生的床位,拖着疲惫的身躯、踩着月光最后一个离开教室的时候。学生内心深处会有所感触,觉得如果不好好听老师的话,会对不起老师,这样当老师批评学生时,学生会觉得老师一切都是为了学生,一定会虚心接受。 3、 充分调查了解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,通讯及互联网的发展,信息瞬间变化,外加社会价值观的急剧变化。现在的学生已不再对教师盲从,自我意识很强,个性鲜明。有一些学生,特别是独生子女,往往受不了半点委屈,常面对自己所犯的过失,忽略主观因素而夸大客观原因。有一些学生面对老师的批评,常常怀有侥幸心理,戒备心理,甚至敌视态度。然而具体学生又有具体情况,因此班主任教师在评判前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、性格、在校一贯表现等;要了解学生所犯错误或过失的前因后果、分析确定其性质及影响,还有暴露出的问题。以便我们采取正确的有效方法处理问题,避免激化矛盾。只有充分调查了解,才有发言权利,才能更好地批评教育学生。 二、灵活变通,批评感化学生 1、批评学生的行为,而不是学生本身 学生的行为是作为主体的学生作用于客观环境的具体体现。由于行为的不同,表现在行为的结果上也就会有成功与失败,正确与错误之分。因此,在批评学生时,应指出学生的本身有何错误,对社会、对学校以及班集体的危害或不良影响是什么,绝不能做出对该行为的学生主体进行人身攻击,或是人格侮辱等极不恰当的行为。只有当学生把班主任的批评看作是对自己不良行为的反应时,他改正错误的态度和决心才有可能是坚决的。 2、惧老帐新算,就事论理 有些班主任批评学生喜欢“揭底”,喜欢老帐新算!只要学生做错了事,某些老师就将学生一年甚至是几年前犯的错误一一列举出来,让学生无地自容。实际工作中,这样的班主任最遭学生的反感。批评教育学生,千万不能将“事”与“人”或“此事”与“彼事”绞缠在一起,尤其值得注意的是:在“好心”的批评中,不要侮辱学生的人格。 3、选择恰当的时机 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批评,要抓住恰当的时机。时机不同,效果则不同,只有把握批评的时机,及时疏通思想,才能防微杜渐,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。 4、 选择恰当的场合 批评学生,一定要注意场合,最好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批评,要有所回避。人都是有自尊心的,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学生,可能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。如今中学生独生子女较多,也正处于自尊心强感情脆弱的年龄,所以批评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,顾其颜面。有时公开批评反而起到火上浇油的作用,无助于问题的解决。 5、 以关心替代质问 当班主任教师在没了解问题的真实情况时,不应该加以质问。但也不是说就无作为,这时我们可以换位思考,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。如学生上课时迟到了,在还没了解清楚事实的真相时,就不要去质问学生是否睡懒觉。可以关心地问问学生是否身体不舒服或者在路上遇到什么麻烦了,有什么需要老师帮忙的。学生见到老师这样关心他,会很感动的,往往就会把真相说出来,有错就下决心改正。 6、 因人而异 针对一些自尊心、荣誉感比较强烈的学生,班主任老师在使用批评武器时,不能急于求成,而是耐心等待,抓住时机,进行说服批评,少一些“冷言冷语”,多一些“甜言蜜语”。批评时顾及他的情面,留有余地,同时又抓住他的上进心和荣誉感,不断启发他认识自己的不足和缺点,让他痛下决心改正。而对一些顽固搞事的学生应当头棒喝,及时警醒。 三、 批评后应及时采取措施 人们习惯上总是把批评看作贬义,所以受到批评后,感情上不免发怒、不平、焦虑,所以班主任老师要注意做好批评的善后工作。在公开场合批评学生后,要诚恳地和学生交换意见,向学生征询你的批评与事实是否相符,请他谈谈受了批评后的想法,并和学生一起寻求改正缺点的方法、途径。 很多学生屡犯屡教,屡教屡改,可还是进步不明显,关键问题就出在我们教师在批评后的善后工作不到位和不够持久。其实,学生在接受老师批评之后,完全改正通常需要一个过程,尤其是那些已成习惯的不良行为,这个过程更需要教师和同学的关心、帮助、鼓励和监督。批评学生不是求一时之快,也不是求一次性解决所有的问题。批评只是解决问题一个开端,如果没有及时跟进,是没法取得实效的。 |
版权所有©吴川市城东中学 地址:广东省吴川市大山江街道城东中学 电话:0759-5232105 邮箱:wcscdzx@163.com 技术支持:搜虎网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