谈谈如何在教学中用爱转化差生 |
||
|
||
谈谈如何在教学中用爱转化差生 吴川市城东中学 潘唐文 内容提要 差生是学校的一群特殊群体,转化差生需要学校、家庭、社会三结合,教师以知授人、以情感人、以理服人。爱,是转化差生的最好办法。 关键词:差生、转化、教育、中学生 由于受“金钱万能”的思想影响,一些家长往往忽视对自己子女的素质教育,家境富裕的认为有钱供他吃、穿、用就行了,家境一般的也开始让“读书无用”论慢慢抬头。于是,现在的中学学校里出现了一批以自我为中心,意志薄弱,贪图享乐的“差生”。任教九年来,五年的班主任教学实践让我认为,对“差生”的教育,必须教师、学校、家长三者配合,注重知识、情感、实践教育三结合,才能更好地达到转化“差生”的目的。 一、认识差生,以知授人。 差生的产生是每个学生的自身的心理品质、家庭环境、社会环境不同的产物,而且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、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变化。作为教师应正确认识这一点,才能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。 调查是转化差生的基础。差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,我们可以家访,认真分析研究,然后从学生本人的基础知识、学习态度、兴趣爱好等多层次考虑,也可以侧面通过学生、家长多方面分析,探究形成差生的原因,以便今后对症下药。 初一时班里的一个“差生”梁某某,经常在学校打架,通过学生之口得知,原来他妈妈经常对他说:“假如谁同你打架,你就与他拼,或叫哥哥帮你。”在家长的影响下,梁某某成为一个调皮捣蛋的差生,目中无人,要打同学就打同学,打了之后还不许别人告诉教师,甚至会叫他哥哥带社会青年到学校来找和他有过节的学生的麻烦。对这样的差生,该用什么办法转化过来? 经思索后我开始调查工作,平时多观察他,了解他的言行。经调查发现,他爱打抱不平,敢说敢做,喜欢活动。于是我改变教育方式,主动找他谈心。先肯定他的优点,鼓励他关心集体,努力为班集体出力。有一次他在劳动中表现很积极,我便借机在第二天的班会里点名表扬了他,然后说让他当代任劳动委员。他开始不相信,用惊讶的目光望着我。从此以后,表现渐渐好转,但恶习难改,又与同学打架。我知道后并不急于批评他,而是把那个同学也叫来把事情讲清楚,要求他在旁听着。等那个同学把事情的经过说完后,他坦白地承认了打架的错误。但我不责骂他,而是告诉他打架的危害,然后说我会继续信任他,会让他正式担任劳动委员。他用感激的眼光望着我。从他以后,班里就再没有同学打架了。我知道他从我这里学到了什么。 教育实践表明:人人都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肯定,都渴望得到别人的信任。教师用自己的心理教育知识去称赞、信任学生,学生能学到知识要比起反复的说教和批评要来得多。 二、关心爱护,以情感人。 一般说来“差生”的成绩和纪律方面与优等生差距甚远,但思想行为上却并非无可救药,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本性,对于他们点滴进歩,要及时赞扬,这对引导“差生”正确地认识自己,树立信心,从而完善个人综合素质的转化,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。 初二时被同学们认为“笨笨猪”的女生杨某,学习成绩极差,心理很自卑感,平时不愿意与同学交流,甚至几度有退学的念头。我通过她的周记和调查知道,原来她家庭贫困,回家后得长时间做家务,家长对她态度也不好,而且她在学校时还要担心学校追缴杂费等。 于是我找她谈话,对她进行了学习目的和人生观教育的教育,鼓励她乐观面对生活中的苦难,要把这些当作一种财富来看待。我为她申请了特困生补助,但她仍然交不起住宿费。于是我找学校领导为她减免了住宿费,还自掏费用为她补交了上学期的欠费。在她免受金钱的困扰之后,我发现她开始变得乐观,愿意接近同学,乐于助人,对集体非常关心。劳动时污泥很脏,扫不掉,她能用手一捧一捧地捞起来,把它扔掉。于是我在班里表扬她,希望同学们能学习这种不怕吃苦的精神。此外,我在课堂上有一些问题特意留给她答,批改作业时,在她的周记里鼓励她写真实的心情文章向学校文学社投稿,甚至放弃了休息的时间邀她留在班里补课,使她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,增强学习信心。经过一学期的努力,她不但不再是同学们眼中的笨笨猪,还成了班里小有名气的小作家,几篇作品发表在学校的报纸上。 教育实践表明:教育需要用爱去灌溉,任何得到爱的教育的种子,都能长成一棵参天的大树。教师与学校的爱,会是种子顺利成长的最好的保护。 三、争取支持,以理服人。 要转变“差生”,除开教师和学校的努力外,争取家长的支持也是很重要的。因此,只有三者密切配合,才能收到最显著的效果。 初三级“差生”钟某某,因父母平时在外做生意,生活上缺少亲人照顾,回家后也没人在学习上进行辅导,所以对回家产生一种恐惧感。他父亲每个月都寄过千元的生活费给他,以示对他的爱。事实上,这个学生的钱主要用来吃零食,去上网,甚至和社会上的青年在外唱歌喝酒。由于经常晚上在网吧通宵上网,导致上课时精神恍忽,被科任教师批评几次后,甚至不来上学,也不回家。于是我进行了家访,本以为趁传统节日时他父母会在家,但跑了几次,都没碰上他父亲。 后来,我叫钟某某把“家访”一事告诉他父亲。有一天,他父亲抽空回来并到学校了解儿子的情况。我说:“教育子女不能只是一味的给他很多的钱,最好能在生活上、学习上关心他,哪怕只是他放学回家后接到你的一个简单的电话,这样,他能感爱到家庭的温暖;同样的道理,把他当成大人看,告诉他应该把时间放在学校和同学们的相处上,这样他才能有集体的归属感……”他父亲听了我的话,回家和他面对面地进行了一席谈话,像朋友一样。从这以后,还经常打电话向我询问儿子在校表现……当钟某知道父亲很在乎自己的表现后,开始接受父亲平时电话里的道理教育,慢慢减少外出上网的次数,并学习认真起来了。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,他戒了网,学习成绩大有提高,并且学会了关心家里人。过年时他的父亲打电话给我很兴奋地说,生意赚多少钱也比不上看着儿子的成长有满足感。 教育实践表明:教育需要理论,也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实践。任何一方的支持,都是我们成功的最后一块拼图。 在这些年的教育中,我始终认为,对于所谓素质差的学生,只要用爱用心去肯定,去信任,去关心,去支持,只要我们能坚持不懈地去争取,“差生”也一样会健康成长,而我们教书育人的目的也就为期不远了。 2011.10 |
版权所有©吴川市城东中学 地址:广东省吴川市大山江街道城东中学 电话:0759-5232105 邮箱:wcscdzx@163.com 技术支持:搜虎网络